專案企劃

[adidas x 臺北馬] 配速配得好 破PB沒煩惱

發表於 2015/11/18 7,191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對於剛開始接觸跑步、或隨性訓練的跑者,跑步也許就是熱身好後依照當天狀況跑完固定時間或距離就結束了,狀況好時跑快一些,狀況差時就跑慢一點,但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,比賽槍響時和所有跑者一起衝出,感覺好像跑得有點慢,但過了前幾公里,看看時間,才發現自己怎麼跑這麼快!不久以後開始有點喘、雙腳有點累,完全不是平常練習所熟悉的節奏感,只好跌跌撞撞地失序跑完。



對於長距離的跑者來說,如何在跑步過程中調整腳步並找到合適的節奏是相當重要的,讓自己不至於失速亂衝、越跑越沒力,又不會到了終點才發現跑得太過保守、飲恨沒能跑出最佳表現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經驗的跑者們,是如何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成功方程式吧!

大腳ㄚ社團的資深跑者、人稱小江教練的江協松教練,特別分享長跑最重要的觀念之一:「配速」。所謂配速,包含了兩個重點,第一為找到自己的比賽配速,第二則是將預訂的配速,依照場地、天氣、跑者自身狀況等因素,在比賽里程中妥善地調整安排,你就可以得知每一段距離應該跑多快,有的跑者習慣先慢後快,有的習慣全程均速,但不管如何,在賽前找到比賽配速和配速計畫是相當重要的,你也才有一個訓練的基準,如果隨興練習然後憑感覺上場比賽,那成績想必也很隨興、時好時壞。



要知道比賽中如何調配速度,第一步當然要先知道你應該跑多少速,比賽目標配速較為準確的推測方式為計時測驗,因為測驗的結果忠實地反應了你目前的心肺、肌力、跑姿等條件所可能跑出的成績,5公里計時測驗就是一個常用的方法,測驗前幾天要充分休息,且最好在身心狀況與天氣良好時進行測驗,場地應選擇不受干擾的路段或操場,讓測驗結果盡可能地忠實反應出跑者的表現。

既然稱為計時測驗,充分熱身後,請試著以「最大均速」跑完5公里,測驗的結果才會比較準確,如果你沒跑過計時測驗,可能要試跑幾次才行,因為你可能前面跑太快,最後拖著身體慢跑完成,或是跑得太小心,跑完後覺得好像可以再快一點,試著拿捏自己最舒適的跑步模式,在最後一刻毫無保留地衝過終點。

得知測驗結果後,可以利用配速計算工具,算出目標賽事的比賽配速,廣為跑者們所使用的有Jack Daniels'跑力計算器、耐力網跑力計算器等。你可以得知自己在不同的訓練與比賽距離下的配速參考。

舉例來說,一位跑者想要挑戰全程馬拉松,5公里計時測驗的結果是25分鐘,經過計算後可以得知應以每公里5分38秒作為馬拉松比賽的目標配速,訓練時則可以用每公里6分20秒進行長距離慢跑、5分16秒的速度跑門檻跑、與4分51秒跑間歇跑。
 
培養配速感
得知比賽的目標配速後,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跑步訓練和裝備來培養配速感,讓自己更能掌握比賽的節奏與強度,不受環境、天氣、與其它跑者所干擾。

節奏跑指的是用比比賽配速稍快的速度進行6-12公里、或20-60分鐘的跑步訓練,在這樣的速度下你必須很專注地維持穩定的呼吸與步伐,才能持續地跑下去,因此有助於跑者培養穩定的跑步節奏,此外,節奏跑也能訓練身體代謝乳酸的效率,對於馬拉松賽事、尤其是比賽後段的耐力很有幫助。

長距離配速練習
比賽前夕,可以將長距離慢跑調整為20公里左右的比賽配速練習,讓身體熟悉比賽的速度與節奏感,用預定的比賽速度開跑,前面幾公里每公里分段計時調整速度,讓自己盡量維持穩定的配速,5公里後減少看錶的頻率,可以每2-3公里看一次錶就好,重點轉向跑在比賽配速時的跑姿、節奏、與呼吸,讓身體記住這樣的比賽強度。


善用裝備與團練
平常練習時,可以配戴有GPS功能的運動錶,以掌握自己的跑步速度,也便於在訓練後檢視自己的跑步節奏是否穩定,以及容易跑得過快或掉速的時間,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每次起跑都跑太快了,或是在25公里後都會出現撞牆期而放慢腳步。
如果你有加入跑步社團,可以和能力相近的跑者一起進行配速訓練,在最前方帶頭的跑者負責維持節奏,跟隨的跑者則專注於動作與呼吸,相互幫助,大大提升訓練效益。

俗話說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,在積極訓練之前,你已經掌握自己的體能狀態與比賽目標了嗎?透過測驗與配速練習,讓你不再盲目訓練,比賽不再隨興發揮、成績起伏不定,而是一道經過規律練習、可以掌控與調整的勝利方程式。


以上內容由adidas贊助刊出。相關資訊請見adidas X 臺北馬」官方網站。



*跑步知識 就在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